
车臣向来是个与“血腥”、“暴力”、“战斗民族中的战斗民族”等词条挂钩的一个国家,以至于很多人提起车臣,提起车臣那个相貌彪悍的总统,第一反应就是“不好惹”。
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好惹的存在,却也有“害怕”的人,站在普京面前就像是个会犯错的小孩,会手足无措、会害羞,甚至会会甜甜微笑,让人直呼“魔幻”。
车臣总统钦佩普京、崇拜普京源于第二次车臣战争中,普京对他犹如父亲般的提拔和照顾,最终让 车臣的经济得以发展。
所以在俄乌对抗开始时,车臣总统就曾明确表示过,只要普京一声令下,车臣必定会誓死以往。
但普京王牌部队中的“最后一张底牌”却并非素来以凶悍著称的车臣,而是一个我们很少听闻的一群人:哥萨克。
打下俄罗斯半边天
“我们光荣的土地不是用犁来翻耕,
我们的土地用马蹄来翻耕,
光荣的土地上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,
静静的顿河到处装点着年轻的寡妇...”
这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在长篇小说《静静的顿河》书首题词所写,其中展示了1912至1922年俄国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:居住在顿河地区的哥萨克人。
书中的历史风云变幻莫测,战争场景波澜壮阔,向无数人展现着哥萨克人的勇敢和凶猛。
但肖洛霍夫的文学作品显然是写得有些保守了,现实中的哥萨克历史远比他笔下来得精彩绝伦。可以说这样的一群人,全然就是为战争而生,一个群体的历史,就能顶住俄国半边天。
哥萨克的名字来源于突厥语,意思为“自由的人”或是“勇敢的人”,生长在乌克兰、俄罗斯南部的东欧大草原上,素来以“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”闻名。
但在哥萨克还未形成一个集合团体以前,他们只是一群来自俄罗斯族、乌克兰族等族的斯拉夫农民、贫民。
早在13世纪,就有很多斯拉夫人不满通知跑到人数较少的俄国南部。
到15世纪至16世纪之间,因为受不了沙皇与地主阶级的压迫,大量贫穷青壮年持续外逃抵达顿河、第聂伯河下游、伏尔加河区域,逐渐形成一个集合。今天的俄乌战场在历史上也是哥萨克人居住的地区。
早期的哥萨克只在幅员辽阔、资源丰富的东欧平原上从事捕鱼捕鱼狩猎活动,身体素质极佳。但也有不少人因为憎恶地主富商,常因生活问题劫掠商队、抢劫城镇。
16、17世纪,哥萨克人的生活渐渐归于平稳后,哥萨克人中出现了一些军事组织,负责保卫自己的自治权和利益。
波兰国王甚至还将扎波罗热(今乌克兰扎波罗热州)的哥萨克人编入军事殖民团,命令他们保卫边境。
后来因为受到波兰的威胁,哥萨克人便将目光转回国内,和沙俄签订了一项承认哥萨克自治的条约。
与其说哥萨克是一个“民族”,倒不如说他们是一种军事自治阶层的集合体,自打16世纪出现军事组织以来,哥萨克便一直在战场上表现非凡。
到了18世纪风起云涌的那个年代,沙皇突然发现这是一群天生为战争而生的人,他们勇猛无畏、骁勇善战,完全可以被赋予为国家开疆扩土的使命。
于是乎,通过发放俸禄、分封土地等手段贿赂哥萨克上层,哥萨克军团一度成为了沙皇向西、向东扩张的急先锋,所过之处寸草不生,硬生生为俄国开拓出这一横跨亚欧大陆的辽阔疆土,哥萨克人的族群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张发展。
在二战时期,不管是西抗德意志还是东剿日本关东军,哥萨克人始终勇敢地活跃在战场上,昔日头上为沙俄烧杀抢掠的名声渐渐转好,世界也再次见识到了哥萨克豪爽勇猛的风格。
得到苏联、俄罗斯重视的一群人
早在苏联解体之前,车臣就非常不满于苏联的统治与管理,是个永远也打趴不下的刺头,是战斗民族中的战斗民族,身上似乎流淌着永不服输的血液。
苏联解体以后,车臣的总统更是非常直接地发表了独立宣言,表示要独立。毕竟像亚美尼亚、格鲁吉亚这样的高加索成员都能享受独立地位,车臣这个外高加索地区的离开俄罗斯又怎么了?
1991年11月,车臣总统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,但得不到俄罗斯的承认。因为对于俄罗斯来说,车臣实在太重要了。
车臣这个小小的地方,不仅连接着俄罗斯和三个南高加索国家的石油管道和铁路干线,同时还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对俄罗斯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,是无论如何也不放手的存在。
因此当车臣想闹分手时,叶利钦二话不说就派出大军直奔车臣,想要将此事平息。
谁想车臣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不肯服软的犟种,即便双方实力悬殊,总统都死了,他们也不愿意认输,硬生生抗了20个月。
总统死后,车臣另一股势力得势,莫斯科不断发生恐怖袭击。发生了两起重大劫持事件后,双方才暂时达成和平意向,不过新总统上台后,仍旧头铁地坚持车臣是“独立国家”。
普京首次上台后,第一件事就是处理车臣问题,但因为俄罗斯寡头众多、国家官员贪污腐败、对多个行业进行垄断,完全没有将他放在眼里。
在此情况下,普京为自己挑选了认为最骁勇善战的一群人:哥萨克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哥萨克和犹太人很像。都是一种缺乏认同,没有归属感的流浪群体,人数很多,但并未被正式认定为一种民族,肆意过着“有奶便是娘 ”的生活。
但因为生活差异很大,犹太人和哥萨克是相当对立的,哥萨克能接受任何民族的人员来进行补充,但唯独不能接受犹太人。而犹太人也对这样一个有着“打家劫舍”之风的人群避之不及,不回去招惹他们,惹自己不痛快。
再加上从苏联时期开始,哥萨克就一直被俄国政府当作国民爱国精神教育的王牌,俄罗斯也签署了《为哥萨克平反的决议》《哥萨克服役法》等,用他们来守护国家统一,是再好不过的选择。
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以前,俄情报部门得知车臣附近的776高点上大约有100余人的叛军,于是派出了90多位车臣士兵前去围剿,可谁想落地以后却发现那里的人不是100,而是2500余人。
谁都认定这90位哥萨克士兵是白给了,但没想到他们却抱着必死的信念和车臣打出了最精彩的一战,用90多条生命给车臣造成超1000余人的伤亡。
就好像现任车臣总统感激和崇拜普京一样,哥萨克人也非常感谢普京对哥萨克的正名,感激他对哥萨克曾经对俄罗斯作出的努力。
所以除了车臣以外,俄罗斯国内的哥萨克人也是普京的一张王牌,甚至比车臣来得更扎实,更亲密,连同着国家爱国教育一起,势必为保卫祖国而不懈努力。
